航空教育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航空教育 > 航空学院

航空学院

【聚焦“人才年”】用爱与责任为学生成长和成才护航

hkxyedu 2012-03-10 23:09:29航空学院
《北航校报》第838期头版“聚焦‘人才年’”栏目刊发文章:用爱与责任为学生成长和成才护航——北航外国语学院实施教育教学“一制三化”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本报记者 廖 行 通讯员 李 丹编者按:为贯彻落实北航第十五次

《北航校报》第838期头版“聚焦‘人才年’”栏目刊发文章:

用爱与责任为学生成长和成才护航

——北航外国语学院实施教育教学“一制三化”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本报记者 廖 行 通讯员 李 丹

编者按:为贯彻落实北航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实施“英才培养计划”,大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外语学院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构建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立体交叉的育人体系,将“一制三化”学生培养模式纳入学院“十二五”规划项目中,打破盛行多年的生硬捆绑式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建适应全球化新形势的以拔尖创新人才为培养目标的崭新模式,以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思辨能力、善于学习,适应变化、充分胜任竞争的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端外语人才。近日,本报记者就学院实施“一制三化”的相关情况,对学院院长向明友教授进行了专访。

〖记 者:请您具体介绍一下学院实施的“一制三化”学生培养模式的具体内容?〗

向明友:2011年6月29日,怀校长在本科教育教学年总结会上指出,我校的目标是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和谈判能力的国际化高中端人才”。郑志明副校长在2011年暑期工作会议上又提出了本科教育“一制三化”的改革方向,并且重申了国际化的重要性。为此,我们学院于2010年4月起在2009级本科生中探索实施导师制的教育模式,旨在通过关注学生人生发展、加强专业指导并重视学术引导,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培养中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使学生得到思想、业务、生活的全面指导,实现学风与教风的双优化。“三化”是指要培养兼具国际化、专业化、个性化的拔尖创新人才。

〖记 者:我们知道,不是所有的学院都为本科生配备专门的导师,咱们外语学院实施本科导师制的初衷是什么?〗

向明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是实施导师制的初衷。我们当初探索实施本科导师制的目的是想为学生提供全方位、人性化、针对性强的教育,进而营造“教师人人做导师,学生个个受关爱”的学院如家的和谐氛围。“导师制”是一种亲情化的培养方式,导师教育不仅涵盖了学术专业指导、学科竞赛辅导、职业生涯规划培训等方面,还包括情感家庭生活答疑等诸多方面,真正做到为学生提供全方位、人性化、针对性强的“有温度的教育”。

而且,我们认为导师制还可以进一步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和水平,在党团组织和班主任制的粗放式管理基础上融入细致入微的引导和指导,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探索两校区办学条件下的学风建设新模式,以期将北航现有的文化积淀和良好的学习风气在沙河校区得到良好的传承和发扬。

〖记 者:为了实现“三化”培养,学院都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向明友:为拓展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我们注重在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中植入相关知识体系,并积极探讨与国际著名高校联合,开拓本科生交换培养的新渠道。学院计划与美国俄勒冈大学共同建造修辞与交际方向专业课程。美方修辞与交际系主任及教授已经来我院访问,双方已达成合作意向,对方同意派遣专家对北航外国语学院部分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为外国语学院本科学生授课、并选拔优秀教师赴美交流。

为进一步实现人才培养“国际化”目标,学院近几年积极拓展国际合作空间,与国外多所著名大学启动了本科层级合作培养项目,成绩显著。目前,学院已与美国的卡内基•梅隆大学、默里州立大学、澳大利亚科廷大学、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德国开姆尼茨大学、德国马格德堡大学、德国汉诺威大学、乌拉尔联邦大学等建立了学生交换项目。从2009年至今,外国语学院英语、德语专业共有16名本科生、研究生出色完成了国际交流学习,2012年8月,学院还将派出12名学生出国交流学习。交流学生回国后凭借突出的综合素质和过硬的语言功底先后保送或考取到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继续深造。

此外,学院也正在尝试其它方式的合作,如暑期学校,短期互访等。近期,学院还在积极努力与美国及英国的其它高校取得联系,争取在2012年底,外国语学院学生与国外高校交换生比例达到30%,到2013年争取达到80%。

在专业化方面,学院顺应北航新型人文实验教育改革的潮流,构建新系。学院依托学校学科群体的特色优势,融合语言学和信息科学,创建语言学系,使北航的语言学尤其是机器翻译达到全国第一,跨出国门;与国际接轨,按英、美等国英语系的成功模式设立英语系;成立修辞与交际系,以修辞学和交际学为学科依托,着力打造以培养学生英文口笔头交际能力为特色的新型学科专业,使之成为国内首创;加强翻译系的建设,使其在科技翻译实践、翻译研究、翻译科技、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等方面发挥支撑作用。通过改革,我院在发展国内外语学科主流的同时,借助北航特色优势,异军突起,进入国内主要外语学院行列,发挥引领作用。学院还依托一级博士点的学术优势,加强教师的学科梯队建设,完善师资配备,整合教师资源,从而增强外语学科在各项教学科研活动中的竞争力。

学院一直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和人文关怀,小班化教学一直是外国语学院的特色之一。由于语言专业教学的特殊需求,专业教学小班不超过20人的教学规模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享受教育资源,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规划学业生涯和职业生涯,进一步推动了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

〖记 者:据了解,学院导师制试行了半年时间,请您简单介绍一下试行的情况,以及对学生产生的影响?〗

向明友:从2010年4月开始学院将全院52位教师与2009级本科生73名同学结成一对一或者一对二的师生互动小组,试运行导师制教育模式。经过一年多的运行探索,导师制得到了老师和学生们的双重认可,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根据本科生学生工作办于2010年底在2009级学生中做的“导师制学期跟踪调查”调查报告显示,90%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和导师的沟通良好,导师对自己的人生规划和专业指导方面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在发放给学生的73份导师工作情况评议表中,47.9%的学生表示自己在3个月的时间内可以得到导师3次以上的个人单独辅导。并且有10%的学生得到导师的邀请到导师家中做客,更好地促进师生间的交流。学生们普遍反映导师更像是亲人,不仅仅能在人生规划和专业学习上给予他们指导,也能在生活中给予他们帮助,让学生们在离开家的大学校园里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

〖记 者:导师制的试行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试行结束以后学院是否就针对所有本科生实施导师制?〗

向明友:2010级学生作为沙河校区入住的第一批学生,面临着校园文化氛围不够浓厚以及师长的“传帮带”作用相对匮乏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为更好地为两校区办学模式服务,让2010级学生受益,也将北航现有的文化积淀和良好的学习风气在沙河校区得到传承和发扬,在导师制试运行一年半后,学院于2011年10月面向2010级学生正式实施导师制和导生制。

鉴于个别导师不在沙河校区授课与学生接触机会少,以及部分导师时间精力有限不能深入辅导学生等原因,学院调整了“一对一或者一对二”的随机配对安排原则,将20位口碑较好的导师分别与2010级本科生20个宿舍结成师生互动小组,并为每个班级配备了两名三年级品学兼优的学生担任导生,帮助大家解决具体的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问题。

〖记 者:学校提出要打造精品文科,学院实施的导师制作为文科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否还有新的措施?〗

向明友:学院顺应北航新型人文实验教育改革的潮流,在2011年初对英语系实施全面改革,构建新系将原英语系重组为英语文学系、翻译系、语言科学与工程系、应用英语系、修辞与交际系,并将所有本科专业任课教师共45位教师全部纳入到2011级本科生导师队伍中来。在“统一安排,个别调整”的基础上,本科学生工作办公室为45位教师和2011级全体80名本科生随机分组,公平公正地为每位学生安排了导师。

〖记 者:作为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尝试,您认为本科生导师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哪些有待进一步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向明友:目前,大部分导师与学生对导师制的意图和运作方式了解程度不一,有的师生重视程度不够,积极性欠佳。本科生导师制是一种双向互动过程,但目前,由于学生和导师在新的管理模式下仍然存在师道尊严、师教生学的传统观念,学生主动性不够,使得老师与学生之间难以建立双向互动关系。

在导师制实施方案中,有关考核办法的规定内容难以量化,而且导师对学生的指导、影响也不是立竿见影的。因此,对于导师工作的考核,只能相对地进行评估,有时可能有失公允。同时,也存在激励措施不足问题,与承担教学与科研相比,做好本科生导师工作量较大,而且目前学院因各种原因尚无明确的本科生导师制考核评价激励机制,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导师积极性的持续发挥。

目前,两个校区的空间距离对导师制的运行造成了一定困难。大部分导师主要在学院路校区办公和教学,只有低年级任课老师前往沙河校区机会较多。许多导师也由于工作繁忙,无暇顾及一对一指导。同学们普遍反映与导师见面机会较少,师生交流频率较少。

〖记 者:请您谈一谈本科生导师制成功运行的关键点和难点是什么?〗

向明友:优质的师生比和师资队伍是实施导师制的保证。本科生导师制的成功运行,得益于学院优质的师生比和导师们的大力支持,是导师们的辛勤付出才使学院充分贯彻了“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充分发挥了教师在学生培养中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因此,正是那些责任心强、关心学生的导师为开展好导师制提供了必要的保证。

确定选派导师的标准和分派导师的方式是实施导师制的关键。当教师数量大于所需求的导师数量时,选派导师的标准成为了关键。2010级本科生的导师是在2009级学生评选出来的“优秀导师”和“特色导师”中择优确定的专业课教师。目前,学院已将专业课教师全部纳入本科生导师队伍中,导师和学生按照随机配对的原则进行分派。今后,分派导师的方式拟调整为双向选择,即在规定时间内导师和学生相互联系确定,这样可以更好地考虑师生个人意愿,进而有利于师生之间的进一步交流和针对性更强的辅导。

全面、客观地做好实施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工作是实施导师制的难点。目前,辅导员定期通过座谈、问卷调查等途径深入到同学中间了解导师制运行过程中的效果和问题。总体来看,绝大部分导师认真负责,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但是如何更好地评价导师的工作,甚至量化导师工作,从而使得学院做好质量监控是今后工作的重点。对于评价较高的导师的激励政策也将是促进导师制更好实施的关键。

〖记 者:学院实施的本科生导师制已经走上了正轨,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学院将如何进一步完善这种培养机制?〗

向明友:一是提高师生对本科生导师制的认识。鉴于导师制参与双方对于导师制的重要性及运行机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认识不足,因此非常有必要加大对本科生导师制重要性的宣传,让导师制深入人心,得到各界的重视和广泛的支持,最终使导师制管理模式落到实处,达到预期的效果。本科生导师制要有效实施并可持续推行下去,应对学生和导师进行导师制管理模式阐释,使双方清楚导师制的宗旨、意图,清楚各自有哪些职能、责任、义务和权利,在落实中实现更默契的配合、互动。比如,学生要把握好请教老师的限度,不能事无巨细地咨询导师,要尊重导师的工作、生活方式和时间;导师也要真诚耐心地对待每一次与学生的互动,注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授之以渔。

二是明确本科生导师的定位和职责。本科生导师的职责是帮助学生规划学习与生活。拓宽学生专业知识,提高其学习、实践和科研能力。指导学生正确地做人做事。导师的职责主要是引导学生做人和做学问,要做到“四个结合”,即思想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课堂教育和课外教育相结合,共性教育和个性教育相结合,严格管理和亲情感化相结合。导师要对每位学生建立成长记录档案,追踪学生成长轨迹。内容包括:学生家庭及社会关系详细情况;学生的个性特征、行为习惯、道德素养、兴趣爱好;学生心理、生理、身体健康状况;学生每月的表现、每次考试成绩记录及分析。每学期开学初,要求受导学生做好本学期计划;每次开展的指导活动,不论是个别指导、集体指导,学生都要做好活动记录,并在学期末就本学期的导师工作做出书面小结,向学院提交总结报告。同时,可以建议导师在每学期开学初对本学期指导活动做好安排,并向学院提交工作计划。当然,指导计划在执行中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调整。要求受导学生每月至少与导师汇报生活学习情况一次,并记录辅导内容;必要时可随时汇报和咨询。级部定期集中组织导师进行个案分析,必要时对重点案例进行集体会诊,提出解决办法。

三是转变本科生导师的选配方式。在导师制选配方面,由于部分同学反映对于导师比较陌生,影响了沟通积极性和交流效果。因此建议可采取本人自愿申请与院系选聘相结合的方式确定导师,在教师学历标准及业务素质均可达到标准的情况下,可以更多地侧重于政治水平、师德素养、人格魅力等方面出色的一线任课教师。在采用导师选配方式则将师生双向选择和导师制工作小组个别调整相结合,同时对在遵守校规校纪方面有困难,道德品质、行为习惯有缺陷的学生;缺乏合作精神,不善于与同学、老师、家长沟通性格内向的学生;受青春期困惑和心理因素的干扰较大的学生;学校中的弱势群体尤其是单亲、重组、父母在外打工、贫困等家庭子女;学习困难,家庭教育又不得法,从而不同程度厌学的学生等受导学生给予重点关注和辅导。

四是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评价机制。由于导师制在管理机构、管理规章制度、管理方法等许多方面还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导致了部分导师和学生缺乏积极性,从而影响了导师制的实施效果。我们建议学院导师制实施小组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评价机制,指导和监督本科生导师制的有效运行。导师在受聘期间应享受适当待遇。

五是丰富师生双方交流平台。因为沙河校区和学院路校区的距离对于导师制的实施造成不便,因为我们建议在沟通交流方式方面可以更加多样化,如以当面交流为主、邮件电话为辅。也可以通过网络QQ、微博等方式与导师交流,在学院网站主页增设导师制栏目。同时,学院也可以定期举办沙龙为师生交流提供场所和平台,或者在导师之间开展经验交流会和导师制工作研讨会,进一步推进学院导师制的发展。

文章评论